心理卫生

时间:7/2/2012 6:33:21 AM 作者:佚名 来源:羊城晚报

    受访专家

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共卫生专业博士 陈祖辉

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、博士生导师 潘集阳教授

    专家支招:

  陈祖辉认为,高考后家长切不可放松大意,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、行为有无异常,特别是那些平时很在乎成绩的优等生,家长要是发现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、不愿交流或脾气暴躁、极为焦虑,一定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,帮助孩子调整心态。让孩子认识到高考的一次失利并不代表人生的失败,接下来还可以做很多的选择,比如复读,或者读职业技术学校,条条路都可以成才。还可以客观分析孩子有哪些优点,对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,帮助他们找回自信。当然,如果沟通无效,家长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,而不是想当然地“让时间来修复伤口”或是“怒其不争然后索性不理”。早期进行心理干预,对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有积极意义。

  该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教授说,高考后有一类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心理问题叫“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”,常见于成绩公布和接收录取通知单两个时候,由于预期和结果存在较大落差,患者的心理调适不过来,就会出现情绪极其低落、痛苦、抑郁等症状,并常伴有睡眠障碍。此时单靠心理辅导还不够,还需要到医院就诊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改善睡眠和控制情绪。

  饮食玩乐过度,身体容易出毛病

  三年苦读,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,怎能不尽情地发泄一番?KTV的自助餐、烧烤、消夜、冰啤酒、冷饮全都成了孩子们的最爱,作息时间也完全打乱了,白天用来睡觉,晚上疯玩,K歌、泡吧、打机、看球赛、上网发帖子,怎么开心怎么来,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:吃东西吃得不当引起胃肠疾病高发;天天熬夜削弱抵抗力,惹来呼吸道疾病;出游准备不充分造成意外伤害;谈恋爱太过火,甚至可能意外怀孕……

  专家支招:

  陈祖辉表示,考生在高考后好好放松理所应当,但一定要注意适当、适度、安全,以免乐极生悲。他认为,考后的两三天放纵不会有什么大问题,但过了这几天以后,还是要慢慢调整过来,将饮食作息都回归正常。同时,可以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,比如:积极参加运动,爬山、打球、游泳都是锻炼体魄很好的方法;学学烹调,做做家务,以后上大学没准就用得上;考驾驶证、普通话证、GRE等,不单是提高自信,也能增强能力;要是自己一个人在家,听听音乐,看看名著,写写书法,都可以充实自己。

  聪明人更懂得“未雨绸缪”,在填报志愿之前就提前做准备,多和父母、师长沟通,一边了解大学和专业的情况,一边给自己制定人生规划。入学前的心理适应也是必要的,最好做到“心中有数”,为上大学的顺利过渡打好基础。

  陈祖辉强调,家长在考后这段时间对孩子的监护非常重要,一定要在心理上、生理上都把好关,避免发生意外。

 

电话:0738-8800081 投诉电话:0738-8800860 传真:0738-8802002 邮政编码: 417000 地址: 娄底市长青西街(汽车站往西400米)
版权所有: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-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