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卫生

时间:9/13/2012 5:30:07 PM 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
    案例:一个星期天,我有事要去同事家,宝形容词缠着要一同去。我因为路远而把宝宝留在家里。回来后,家里却不见了宝宝。我屋里屋外、楼上楼下地边喊边找,惊动了邻居的爷爷奶奶,大伙一起找呀、喊呀,可就是不见宝宝的踪影。而当我心急如焚、精疲力尽时,宝宝却若无其事地从大衣橱里走了出来,看着大伙哈哈大笑,真是吓死我了,气得我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,孩子这样不知轻重,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?
    心理解析:要认真分析恶作剧的动机,注意区别对待。孩子恶作剧的心理动机有所不同,有的是对家长未满足其要求的报复,有的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,也有的是认识上的局限,等等。
    你家宝宝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恶作剧,诸如此类的还有把水倒在火炉里浇灭炉火;故意把大人关在门外而不开门等等也都是恶作剧行为。
    对待这种行为家长一般有这样几种做法:
    1、恼怒训斥,体罚痛打。家长不问缘由不论场合,声色俱厉,严辞呵斥,甚至拳脚相加,让孩子饱受皮肉之苦。
    2、溺爱袒护,轻描淡写。家长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对,可是却以孩子还小,大了自会好为理由不做批评教育,只想息事宁人地告诉孩子“不要再这样”了事。
    3、不认真对待,甚至曲解夸赞。有些孩子恶作剧的对象是别人,因此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“点子多”,“机智能干”,而把它作为一件好事加以夸耀。
    4、探寻原因,批评引导。对孩子的恶作剧家长既不护短,也不粗暴处理,而是探寻其行为的缘由,指出其作法的错误或不妥处,引导孩子提高认识,改正错误。
    显然,前三种做法是不可取的,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第四种。你做到了吗?
电话:0738-8800081 投诉电话:0738-8800860 传真:0738-8802002 邮政编码: 417000 地址: 娄底市长青西街(汽车站往西400米)
版权所有: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-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