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卫生

时间:9/16/2012 11:09:14 PM 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
    案例:我儿子小王今年20岁,是长春某高校外语系一年级学生。入学不久,儿子发现自己看到不顺眼的同学就想吐口水,没过不久,他见人就想吐口水。
    他说,明知吐人是不礼貌的行为,但就是控制不住,到了不吐就浑身不舒服的地步。这使他苦恼不堪,以致不得不整天躲在宿舍里,连课也不敢上。
    心理解析:一年前,小王因高考落榜插班到另一所中学的高三冲刺班,坐在他后面的男生爱搞恶作剧,经常在他背上贴胶带、涂墨水,小王和这位同学经常因此闹矛盾。高考前夕,这位同学叫来一帮弟兄,在下晚自习的时候将他打倒,并且每人向他脸上吐了一口,口水溅了他一脸。
    从那以后,他满脑子都是那天晚上的情景,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,并在日记里发誓:“这样的奇耻大辱我受不了,我要报仇,让他们知道我不是懦夫。”
    我约小王进行了一次长谈,“每个人无故被当众欺侮后,心里都特别难受,我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,特别是像你这样自尊心很强的男孩。”小王说出了自己的担忧:“这所学校有我的同学,我原来班上的同学肯定会把这件事告诉我现在的同学,我觉得每个人都在笑我。”
    经过聊天,小王主观上能感觉到一种不可抵抗的意向(吐口水)存在,而且也意识到这种意向是不合情理的,但不能控制自己,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强迫症。
    了解病因后,赵博士建议小王每次想吐的时候,不要控制,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去吐,直到疲劳为止。
    近日,小王的母亲张女士打来电话,告知小王的病情大有好转,回校后一想吐就跑到厕所猛吐,直到吐不出来才回来,现在一提到吐就恶心,再也不想朝别人吐口水了。
    我给小王采用了过度矫正法,是厌恶疗法中的一种,其原理是“物极必反”,让他由渴望吐到反复吐,引起生理疲劳,心理厌恶,多次以后就会对吐产生恐惧反应,利用这种恐惧反应,使患者形成对这种不良行为的逃避。
电话:0738-8800081 投诉电话:0738-8800860 传真:0738-8802002 邮政编码: 417000 地址: 娄底市长青西街(汽车站往西400米)
版权所有: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-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