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:我儿子是高三学生,正处于考前的紧张复习阶段,总体上他是一个不用功的孩子,比如他有时爱听音乐,每当有国安队的球,他也是必看,昨天是一个星期天,他打了一下午的篮球,回家后我刚说两句,他就不耐烦地把门一摔,回到自己的房间。近来,我发现他火气越来越大,像这样不耐烦的事情已多次出现,而在平时他不是这样的孩子,这孩子到底怎么了?
心理解析:其实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,越是临近考试,孩子总是不愿意与家长交流,脾气好像很怪。你越是想关心他,他就越嫌你烦。可你面对这种情绪不稳定的孩子,心里就越没有底,他复习得如何?他这样的情绪能专心学习吗?你就越想“烦”他。解答这个问题,应当从理解考前的心理压力谈起。有一些孩子在考前还在玩,表现出没有压力,这只是一种假象。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是压力重重的。只不过由于充当“男子汉”的潇洒和自信,他们不想表现出忧虑的样子,此外,由于学习的紧张,他们也的确需要放松与休息。可以说在他们的潇洒下面仍然挣扎着焦虑和不安,正在这时,妈妈的唠叨出现了。这真是击中要害。本来玩过之后就够自责了,这又来了一个公开的责备,所以这种批评不仅戳到了痛处,甚至是在往伤口上洒盐。这时,在孩子身上引起的就只能是愤怒了,其背后是对自己的深深的厌恶。孩子不可能攻击大人,所以对大人的反感也就算是客气了。如果是本意的话,他们可能“吃”了妈妈,因为是她在自己挫折之后还要雪上加霜。
妈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,要给他们一次承担重大责任的机会,给他们一次提高实习(学会承担责任)的机会。如果他紧张,就让他在紧张中学会放松的诀窍,如果他过于放松,就让他在放松中学会后悔和自控。总之,路是孩子自己走的,你只需要表达你的意见,而如何决策和选择,还是留给孩子自己吧!你所做的一切,就是给孩子一个温暖、安全的、宽松的、民主的家。